映象网讯(记者 黄向阳 实习生 冯占华 通讯员 李本华 郭瑞)西平农商银行在省联社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顺应国家“三农”政策导向,紧紧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金融精准扶贫,疫情期间金融支撑,助力小康社会实现。截至2020年3月末,涉农贷款余额61.9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97亿元;金融扶贫贷款余额5.68亿元。仅2020年疫情期间,投放企业复工复产贷款2.84亿元;春耕备耕贷款1.78亿元。
党建引领突出“率”
强化党建统领,坚守市场定位。乡村振兴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西平农商银行党委及时出台《关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推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成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牢固市场定位,按照“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的要求,把“支农支小支微”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机遇;把小额农户贷款及小微企业贷款作为营销重点,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彰显农商银行社会影响力。先后被地方党委、政府授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优秀企业”、“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先进单位”、“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融资工作突出贡献奖”、“集体三等功”、“纳税先进单位”,省联社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服务三农突出“广”
以“党建共创+金融普惠”模式,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县、乡、村党组织为依托,由农商银行搭台,农村、农业、农民唱戏,发挥党组织统领作用,形成合力,用心把乡村振兴这台大戏唱出气势、唱出彩头。
以支持产业兴旺助力农业变强。不断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加大“三农“融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促进粮食生产、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带动乡村第三产业,使产业链各个环节前后呼应,多种信贷品种互为补充,小微贷如阳光,似雨露,撒向广袤的土壤,助力乡村经济茁壮成长,累计向180多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43亿元,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助力农业变强。
以扶持绿色农业带动农村变美。切实将支持绿色农业的导向贯穿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大力推广绿色信贷业务,重点支持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农业绿色开发等。累计投放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贷款近3亿元,舞动“龙头”,扩张规模,把公司加基地式的产业化链条无限拉长,依托农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扶持各类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带动农村变美。
以发展普惠金融引导农民变富。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地开展整村授信,提高用信普惠面和获得率。目前,西平县整村授信面达100%,授信户45193户、授信金额12.27亿元,用信户数达5235户,金融4.51亿元。力争到2021年,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信贷投入不少于20亿元,实现授信35亿元,农、贸工一体化把乡村扮靓,实现农民变富。
支农助企突出“实”
优化服务,打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以“三农”为核心,以农户、个体工商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为主要目标群体,重点推出“金燕e贷、阖家贷、随薪贷、企贷通、粮贷通、党员先锋贷、致富能人贷等,实现无缝对接。充分利用“阵地战”,常态化通过乡村大舞台、金融茶话会、民间综艺活动等,采取纯信用、无担保,整村授信形式,实现授信户一卡在手,随用随取,为客户备足发展钱袋子。
采取走街串巷的“游击战”,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每家每户,为农户解决不局限于金融业务问题,真正把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的初心烙印在客户心里,打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
提升效能,增强支农助企针对性。摸底“细”。加强与农业、农机、扶贫等部门和乡镇、村两委的沟通协调,准确掌握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生产生活资金需求。按照购买种子、农药、化肥、农膜、农机,农产品加工生产销售融资需求等,统筹分类,建立服务台账。尤其是疫情期间,做到疫情隔离,服务不打烊。同时,结合企业不同信贷资金需求,按照行业分类,优先满足与防疫有关的食品加工生产、医药、物流运输等行业的金融需求,为特殊时期更有效、更精准信贷投放做足底功。对接“广”。各基层支行、4个信贷部门组织客户经理包片包村,根据前期摸底情况,及时对接。举措“实”。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专门的APP平台,帮助客户在线办理水、电费支付,采购及农产品销售等支付结算,贷款申请、审批等,提高客户满意度。
创新产品,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题。2020年以来,为确保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彰显责任担当,在原有信贷品种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战疫贷”用来满足疫情防控企业融资需求;“复工贷”用来满足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复工复产;“信疫贷”用来满足疫情防控人员融资需求。做到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切实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地落实。对疫情防控企业执行年息4.98%;对复工复产企业执行年息低至5.25%;对疫情防控人员执行年息4.75%;对春耕备耕农业生产资金贷款,利率下调2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就直接降低农资生产、经销企业融资成本500余万元,有力促进乡村经济越来越厚实,面貌越来越美丽。
精准扶贫突出“准”
按照政府搭台、银行让利、企业唱戏、百姓受惠工作思路,推出了“政府+农商行+产业+贫困户”、“政府+农商行+贫困农户”等金融扶贫模式,实现了企业增效益、农民得实惠的“双赢”效果。截止3月末,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5.62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907户25628人走向致富路。
精准投放小额扶贫贷款。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引领作用,按照“脱贫路上不拉下一人”的要求,做到应贷尽贷,确保有技能、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资金需求,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截至3月末,累计投放小额扶贫贷款593.9万元,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梦想成为现实。
加大结对帮扶工作力度。西平农商银行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工作战略部署,把精准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先后出台了西平农商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等,选派2名人员驻村开展定点结对帮扶。做到单位包村,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包户。出资6万多元为所包盆尧镇叶寨村修建村民游乐园,改善了村民文化娱乐环境;为糖尿病患者捐款3万多元,让其看到生活希望。为21名贫困学生每人捐款1000元。协调解决村保洁员6人;2人到西平海润牧业上班,月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出资20多万元,购置10辆电动汽车和生活用品、家用电器,分别捐赠给全县涌现出来的首批“十佳最美扶贫人”和30家励志脱贫户,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脱贫攻坚氛围,2019年底已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多元服务突出“全”
按照社区银行、普惠银行、便民银行的服务定位,聚焦普惠便民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综合服务体系。截至3月末,32个营业网点、ATM机65台、POS机1351台,覆盖所有乡镇和传统集镇;在具备布放条件的行政村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181个,年交易53万笔,金额1.73亿元,有效满足乡村居民对现金存、取,转帐汇款、领取补贴、交易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需求。
加快“金燕借记卡、金燕信用卡”两卡一特色普及力度。主动对接当地社会保障局,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卡推广普及,并逐步将养老保险、工资代发、农民补贴等业务通过社保卡代发,扩大了社会保障卡使用范围。与此同时,加大对“金燕借记卡”、“金燕信用卡”的广泛推介,开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项目,在外务工人员将现金存入银行卡,即可在家乡就近农商银行提取现金,极大地方便在外务工人员。截至3月末,开通激活社保卡204220张,金燕卡233850张,使用社保卡和金燕卡成为老百姓的“贴心卡”,每年为居民减免“开卡费、小额帐户管理费、年费、系统内通存通兑手续费、短信通知等费用1000多万元,将国家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
积极推广线上服务。利用“互联网+金融”广覆盖、低成本优势,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云闪付和金燕e付、金燕信用卡等电子银行业务,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实现了城乡金融服务均衡发展。截至3月末,开通手机银行83505户,交易笔数42133笔,金额10多亿元;网上银行64984户,交易笔数7285笔,金额6.85亿元;金燕e付6377户,交易笔数76万笔,金额4.93亿元;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提升到86.57%,让更多客户享受到了现代化线上线下综合金融服务。同时,积极拓宽金融服务渠道,上线开办“银铁通”业务和高速ETC业务,使便利化服务向普通群众延伸,更加惠及民生。
(映象网驻马店新闻热线:0396—3599908,投稿邮箱yxwzmdpd@163.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03719699)
为弘扬传统医学文化,传承中医护佑健康精髓,6月11日,西平县中医院举办李氏虎符铜砭刮痧知识培训。来自全院200余名医护人员参加了培训。
6月8日,根据群众举报,西平县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西平县人和乡一处乙炔黑作坊进行了查处取缔。
6月份以来,西平县持续高温少雨,对秋作物播种和出苗造成不利影响,且旱情可能进一步加剧。为扎实做好贫困群众的抗旱抢种工作,确保贫困群众不因旱情误农时,西平县应急管理局集中开展“心系贫困·抗旱抢种”脱贫攻坚走访活动。
6月10日,西平县芦庙乡张崔吴村委古桂庄村民代表将两面绣着“电力及时雨 真情暖人心”“困难之时伸援手 为民解忧人人颂”的锦旗送到国网西平县供电公司出山中心供电所芦庙供电服务站,以表达对供电公司大力支援农村抗旱保电的感谢之情。
6月11日,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利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燕、市委常务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宋炳顺一行到西平县调研工业企业发展情况。
6月10日,驻马店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主任孙陆军、市公安局副局长孙建华等市人大调研组一行十余人,到西平县调研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
6月上旬,西平农商银行焦庄党支部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升华服务、彰显担当、提升形象,动员全体职工积极践行助人为乐精神,为贫困户爱心捐赠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