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 > 正文

【家住红旗村③】“小延安”蝶变--红色能量看竹沟

2019-09-02  来源:映象网

编者按:

70年中国发展,70年山乡蝶变。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映象网特推出大型联动采访报道《家住红旗村 奋进70年》,聚焦河南各地红旗村,以发展为题,岁月为线,通过讲述河南各地红旗村随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时代故事,以小见大,映照70年来新中国磅礴发展力量。

映象网驻马店讯(记者 黄向阳)

确山县竹沟镇,位于伏牛山和桐柏山交汇之地,抗战时期,这里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同时也是新四军二、四、五师的发源地,也被称为“小延安”。

竹沟就是小延安

关于“小延安”的准确由来,记者在竹沟革命纪念馆找到了答案。当年刘少奇在延安说,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在竹沟修订完成的。“延安有党的领导,竹沟也有党的领导;延安有窑洞,竹沟也有窑洞;延安有抗大,竹沟有党训班;延安有延河,竹沟有条大沙河。这里真成了小延安!”自此,竹沟便以“小延安”扬名全国。

“乌云之中见青天,竹沟就是小延安,一声号令震破天,千军万马上前线。”这曲竹沟民谣正是对当时“小延安”革命情形的恢弘写照。

红色滋养为民众带来好日子

在红色精神的滋养和鼓舞下,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与竹沟的广大群众紧密团结,患难与共,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我记事的时候,每天都是没吃没喝。春夏秋冬一件衣,冻饿饥饱谁管你。后来,咱们这里来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才让我们这些穷苦人家有饭吃,有衣穿。所以,那个时候就知道,共产党是真的能让穷人过好日子的。”采访中,一名83岁的老人谈起以往和现在,满怀感恩。

“改革开放后,村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吃水得去井里挑,一个星期舍不得洗一次头,现在吃的都是放心的自来水,每天还能洗上热水澡。用的是电冰箱、冷暖空调,住的宽敞大气的楼房,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红色基因成就竹沟新产业

竹沟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奋斗和创造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迸发出无限活力,特别是近年来,那些在外打工既挣了钱又学到技术的竹沟人,也都纷纷回乡创业。

“像咱们村现在已经有了16家小提琴生产企业,竹沟镇有100多家,许多离不开家的乡亲不用外出,也照样能挣到钱了,而且工资比外面还高。”竹沟村委书记张春生介绍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大批在外学艺有成的竹沟农民“琴师”开始办厂创业,经过20多年发展,这些来自竹沟的“琴老板”靠着吃苦与拼搏的竹沟精神,建起提琴生产企业100多家,把小提琴做成了大事业。

谈起自己公司的发展和竹沟的提琴事业,金鸣乐器公司经理王金堂的言语中带着自豪,“单我们一个提琴厂,年制量就接近5000把,产值500多万元,出口十几个国家。厂里的师傅都是本村的村民,收入高的每月在七八千元以上,收入低的也有四五千元。”

同时,王金堂还告诉记者,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竹沟镇小提琴协会成立,协会专门服务于全镇的提琴产业发展。目前,竹沟提琴文化园已经规划好,并提上了建设日程,竹沟人对于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不忘初心谋发展,革命老区换新颜。站在新的时代起点,竹沟人铭记红色历史,把先人们的奋斗事迹作为榜样大旗,一代接着一代奋进前行,让新的传奇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不断续写。

(驻马店新闻热线:0396—3599908,传稿邮箱yxwzmdpd@163.com。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03719699)

文章关键词:红旗村 奋进70年 小延安 竹沟 责编:李文丽

相关阅读 换一换

今日热点

念活产业经 脱贫路子广 念活产业经 脱贫路子广

精品原创

姐弟合力创业  带领老乡奔小康 姐弟合力创业 带领老乡奔小康

图片新闻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