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 > 正文

探访孔子办学圣地 品味西平厚重文化

2019-08-09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驻马店讯(记者 黄向阳 实习生 冯占华)8月6日,正是暑假期间,在西平县杨庄仪封小学院内,几个孩子在两棵古柏树荫下看书,树中间立着“孔子办学圣地”的石碑。“这就是春秋时孔子设坛讲学的地方”,西平县仪封村5组组长张双告诉记者。

据《史记》记载,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教育家孔子61岁时由鲁出游,往返于蔡国和叶县之间,曾两次途经今西平县的仪封镇,并在仪封设坛讲学。“王三官三难圣人”及“封人见圣”的故事流传至今。

当时,负责管理和守卫仪封的地方官封人拜见孔子,《论语》中这样记载: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子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当时仪封人对孔子的信赖和敬重。

公元前491年初春,孔子乘牛车到了仪封村,见一群10来岁的孩童正在路中间玩“以土筑城”的游戏,子路等人叫孩子让路。仪封镇北大王庄孩童王三官(又名王春官)(即项橐)问:“是该我们的城为你们的车让路,还是该你们的车绕过我们的城呢?”孔子觉得王三官有灵气,下车与他答话。王三官指着村边的松柏问孔子:“它为啥冬天不落叶?”孔子说松柏内长得结实、耐寒。王三官又问,“竹子内空,为啥冬天也不落叶?”孔子不能答。王三官又问,“鹅的叫声为啥那么大?”孔子说因为鹅的脖子长。王三官接着问,“青蛙脖子短,为啥叫声那么大?”孔子深思良久答不上来,对弟子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后生可畏矣!”孔子不以圣人自居,使仪封人更加敬重孔子。

今年84岁的赵星耀老人,是西平县仪封7组村民,同时也是西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封人见圣)代表性传承人。他告诉记者,孔子在仪封讲学时,仪封弟子孙子萧(音)问孔子,“什么最高什么最厚?什么最亲什么最近?什么最香什么最臭?”孔子答道,“天高地厚;父母最亲父母最近;饥了糠香,饱了肴臭。”

为了纪念孔子路过仪封,并在仪封办学的历史,仪封人在西北隅万泉河西岸修建了封人见圣祠。祠四周绿水环绕,草坪如茵,柳林茂密,修竹林风。圣祠内外,广植柏树。赵星耀老人回忆说,那些柏树一般都有两人合抱那么粗,即使没有风的情况下,柏林里也是呜呜作响,让人望而生畏。

“每年的农历8月初3孔子的生日,仪封都会起庙会,祭孔盛典到了晚清达到了鼎盛期”,赵星耀老人说,随后又饶有兴致的跟记者讲了一段康熙帝拜孔子的传说:相传康熙到仪封,蔼见孔子大殿(封人见圣祠),行至书院门外,见有假山一座,号为“大照壁”,壁上有三个孔,分别为状元、探花、榜眼三大官位。康熙帝命手下取来文房四宝,挥笔在石壁上题了“金壁生辉”四个大字。并且在壁的边沿题了一幅对联,上联为“天下文官首”,下联为“历代帝王师”,横额“至圣先师”。随后又在石壁左下方的石碑上,题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皇王圣御(又称下马碑)。至此以后,无论大小官员,都要到此下马下轿拜见孔子,就连皇帝也不例外。

可惜的是,现如今封人见圣祠古建筑群已毁坏殆尽,400多棵古柏砍伐得也只剩下了最小的3棵(现生长于仪封小学院内)。可喜的是,近年来,很多仪封人及有识之士萌生了振兴古镇仪封的愿望并付诸了行动。

西平县杨庄乡仪北村党支部书记刘德平告诉记者,“2006年,仪封先后成立了农民书画院和农民画研究会;2007年创办了研究孔子文化和仪封文化的四开小报《仪封今古》;2009年又成立了仪封孔子文化研究会,重修了封人见圣祠,并于当年12月19日举行了重修落成庆典。为进一步弘扬孔子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快速发展,经各级政府广泛调查考证,建议重修封人见圣祠建筑群。待修的古建筑群将集古典美、生态美、园林美为一体,将使之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重点旅游景点;同时开展古镇文化游、农耕文化游、大铜器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再加上仪封戏曲和农民书画,必将强力拉动仪封及周边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驻马店新闻热线:0396—3599908,传稿邮箱yxwzmdpd@163.com。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03719699)

文章关键词:西平 孔子办学胜地 责编:李文丽

相关阅读 换一换

今日热点

念活产业经 脱贫路子广 念活产业经 脱贫路子广

精品原创

姐弟合力创业  带领老乡奔小康 姐弟合力创业 带领老乡奔小康

图片新闻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