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 记者 黄向阳 实习生 刘秋芬 通讯员 白贺阳)“2007年戚同轩在上蔡县农业局办理了退休,在那一年戚同轩开始育种,当初育种的目标很明确,‘亩产稳定在1300斤,突破1400斤’,从2007年到现在,14年的时间,我总算圆了自己的‘梦’。”戚同轩培育的“戚丰5号”小麦品种,在遭遇今年旱情的情况下,亩产虽然减产,但产量约为1200斤。“这还不是最理想的状态,一般亩产在650—700公斤才算合格。”
戚同轩没退休前,就开始琢磨育种。“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小麦的亩产稳定在1200斤左右,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新认定的小麦品种在麦穗大小、麦秆高低、抗病害等方面做变化,我认为这是‘变脸’,变来变去没有解决核心问题,没有突破亩产1200斤的门槛。”在戚同轩看来,“产量有突破性提升,打破1200斤的门槛”才是检测新品种是否成功的“黄金标准”,也是他进行育种的目的。
2007年,退休后的戚同轩专心投入到育种工作中,自己刚大学毕业、学农学的儿子戚宋峰也加入到育种工作中。在没有专项资金、土地的前提下,父子俩认定了这条路,横着一条心、克服各种困难朝着梦想奔近。
父子俩选定百农AK58和周麦22小麦品种,进行第一批杂交实验,经过多轮筛选,2011年品种趋于稳定并定型单株,并命名为“戚丰五号”。经测试发现,“戚丰五号”亩穗数35.8~38.1万,穗粒数35.0~37.1粒,千粒重49.5~53.0克,属于大穗大粒、多穗多粒、抗倒性强品种。“亩穗数与个体、群体要高度协调,现在亩穗数普遍在40多万以上。我降低亩穗数,保持在36~38万之间,降低群体数量以后,充分发挥个体增产能力,突破单穗45粒的上限,每亩就能稳定增产100斤以上,甚至更多。”戚同轩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保持“个体与群体高度协调”是确保高产、稳定的重要途径。
2011—2013年进行扩繁、进行大田试验、亩产测试,经测定亩产约为1300斤。2019年,戚同轩父子培育的新品种“戚丰5号”经过4年区域试验以后,经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成为可以在市场售卖的小麦品种。宣布结果的那天,父子俩坐在“戚丰5号”麦田的地头上喝的酩酊大醉,一醉忘记过往所有苦和累。
育种成功了,戚同轩当初要“打破1200斤门槛”的誓言也已兑现,但是戚同轩心里还有一桩心事未了结。“为了培育这个新品种,我儿子的终身大事都被我耽误了,他到现在还没有结婚。谈对象一说到家里没有房子,人家姑娘就不愿意。”为了实现戚同轩的心愿,全家人鼎力支持他追梦,把家里的积蓄、退休金全部投入到育种中,毫无怨言。提起这些事儿,63岁的戚同轩感慨万千,“没有家人的鼎力支持,我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面对家人的付出,戚同轩无以回报,将更多的精力用到新品种的培育上,在培育“戚丰5号”的同时,戚同轩陆续培育20多个新品种,他更看好“戚丰10号”。在“戚丰5号”的基础上,“戚丰10号”完全按照自己的育种理念来培育。经过测算,“戚丰10号”寻求群体与个体的最佳均衡状态,亩穗数将会降到更低,约为25~27万之间,穗粒数55-58粒,千粒重61~63克,力求亩产将突破1400斤,甚至达到1500斤。‘‘戚丰10号,一旦经过认定将会成为炙手可热的品种,它必然将把小麦的亩产带到一个新高度”。
(映象网驻马店新闻热线:0396—3599908,投稿邮箱yxwzmdpd@163.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0371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