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驻马店讯(记者 杨晓 实习生 王东红)9月28日上午,“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大型宣传采访团走访完泌阳、汝南的非遗项目后,马不停蹄的赶到上蔡,实地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阳节习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茱萸绛囊制作技艺”、“杨集毛笔”、“担经挑”。
刘孔名介绍重阳文化
“上蔡故城冈山又名蔡侯玩河楼,为重阳时节人们登高避邪的源头,并由此在民间盛行,广为流传。201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蔡县文化研究会顾问刘孔名介绍说。
茱萸绛囊与重阳节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避祸消灾的重要内容之一。茱萸绛囊源于上蔡县东汉时期蔡人桓景为避祸消灾,于九月九日登高于蔡国故城西垣中段的蔡河望河楼,佩茱萸囊,饮菊花酒,自此由上蔡广播天下,形成民俗。
张社老人展示作品
该民间工艺近年来几近断绝,尤其是70年代以后的年轻女性,能缝制茱萸绛囊的人少之又少。上蔡县芦岗街道办事处双李居委会的张社老人今年已有87岁高龄,是河南省“非遗”茱萸绛囊代表性传承人,她还热心传艺,已带出40多名民间艺人。听说有宣传采访团来采访,老人拿出40多个品种的茱萸绛囊摆满桌子,造型逼真、惟妙惟肖。
上蔡县杨集镇距县城40公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颇有盛名的“白云翁”毛笔就产自那里,2009年6月,“白云翁”毛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白留生为采访团现场制作毛笔
78岁的白山林老人之子白留生也已年近花甲,是“白云翁”毛笔第18代传承人,他制作的毛笔刚而含蓄,即挺拔且润秀。独创的“小大由之”笔品笔锋长2公分,直径0.4公分,大可书写对联,小可书写蝇头小字。
“白云翁”毛笔的独门独艺秘不外传,从原料到成品须经浸、落、梳、拔、整、配锋等49道工序。而当前,白留生却免费为村里的年轻人培训制笔工艺,他说,自己老了,得有年轻人继承制笔工艺,并绵延不断地流传下去。
担经挑表演
担经舞也称担经挑,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参与演出人员可多可少,一人领唱,多人配以舞蹈,服装为黄红相间,道具有经担、花篮、鼓、锣、简板等。
担经舞的经词最为人接受,经词以积德行善、助人为乐、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邻居等为主题,把忠孝礼节的故事编成通俗易懂的歌词,用优美的旋律、委婉的唱腔,接近河南曲剧和越调的曲调,配以细碎、快捷、灵活且富于变化的舞步,深受群众的喜爱。
担经舞以教育人为主,代表作品《十大劝》、《报母恩》、《老来难》广为流传,受此影响,乡村不孝敬老人的现象在逐渐减少。据传承人杨老师介绍,目前担经舞不但受到中老人喜欢,就连十几岁的学生也趁放假的时候纷纷报名学习,可谓后继有人。
担经舞这种以自娱为主的群众性舞蹈艺术形式在清同冶年间已在上蔡县广泛流传,2011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驻马店新闻热线:0396—3599908 投稿邮箱:yxwzmdpd@163.com)
9月27日上午,由驻马店市委网信办、驻马店市文广新局主办“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大型宣传采访活动启动,活动旨在深入报道驻马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呈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中华民族旺盛的文化创造力和生命力。
9月27日下午,由驻马店市委网信办、驻马店市文广新局主办“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大型宣传采访活动走进汝南县。
9月27日上午,由驻马店市委网信办、驻马店市文广新局主办“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大型宣传采访活动启动,活动旨在深入报道驻马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呈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中华民族旺盛的文化创造力和生命力。
9月27日下午,由驻马店市委网信办、驻马店市文广新局主办“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大型宣传采访活动走进汝南县。